2017年8月23日下午2點半,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中國文化譯研網主辦、浙江文藝出版社承辦的“中國文學與全球化時代——莫言作品國際傳播沙龍”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浙江出版展位隆重舉行。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與翻譯過《紅高粱家族》的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翻譯過《蛙》、《生死疲勞》的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翻譯過《生死疲勞》的保加利亞翻譯家韓裴,翻譯過《蛙》的以色列漢學家翻譯家科比-李雅各,以莫言作品的國際傳播為中心,共同探討了中國文學在創作上、傳播上如何面對全球化時代這一話題。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時間,莫言一直呆在他的家鄉山東高密潛心創作,他是中斷寫作,專程回到北京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主持。浙江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單烈、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童健、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黨委委員朱勇良、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鄭重等人出席。
假以時日,也會有國外作家說自己的創作深受中國作家影響
文學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也是最有助于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認識了解的中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學也在走向世界。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很大程度上再次刺激和帶動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興趣、熱情和翻譯。據不完全統計,莫言作品已被翻譯成有四十多種語言。
在活動上,莫言表示中國文學走出去是作家們強烈的心理需求,希望我們的文學能夠被世界上更多語種的讀者所閱讀、接受,從而達到一種心與心、人與人的交流。
作為“50后”作家,莫言坦言自己的文學啟蒙來自外國文學。還是兒童的時候,就開始閱讀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前蘇聯紅色小說,由此慢慢擴展到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以及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俄國作家,再進一步擴展到雨果、大仲馬等經典作家。然而由于時代原因,直到1980年代才真正接觸到歐美現代派。“1984年左右,中國的年輕作家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像馬爾克斯、喬伊斯、海明威、西蒙等這些外國作家。”
盡管讀到的是譯文,莫言說當時的自己還是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這些文本的創新意義,也意識到過去的閱讀和寫作受到諸多清規戒律的束縛。1980年代中期,許多中國作家的寫作都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西方文學。“但是大家很快覺悟到這樣不行,我們可以向外國作家學習,但是我們不能是因為這樣一種學習而忘掉了自己的根”,莫言說:“中國文學要在世界文學大格局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寫出中國特色來,而一個中國作家要想在中國作家群體里取得一個令人矚目的位置,也必須保留或者創造鮮明的個人風格。眾多中國作家對寫作個性化的追求匯成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獨特風貌,然后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
莫言認為,真正的文學交流是雙向的,只有當中國文學被譯成世界上眾多的文字,變成外國讀者手里讀物,所謂的中外文學交流才算真正完成。他期待也相信,假以時日會有一個國外作家說他受到了中國某一位作家的影響。
“讓讀者感受到中國現代社會的困難”
阿爾巴尼亞翻譯家伊里亞茲·斯巴修介紹,他翻譯的莫言作品是阿爾巴尼亞出版的第一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出乎意料地受到了阿爾巴尼亞讀者的歡迎。他表示,莫言在描寫方面非常漂亮,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也通過翻譯了解了紅高粱中的家鄉,讓自己更加中國化。
保加利亞翻譯家韓裴也覺得莫言的語言豐富,還稱贊他堅持用紙筆寫作,是個地道的作家。同時,對于曾經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保加利亞而言,莫言作品中描寫的很多場景都是保加利亞人們擁有過的經驗。
緬甸翻譯家杜光民用44個月零3天翻譯了《生死疲勞》,他說這部作品的佛教背景,對于擁有佛教信仰的緬甸讀者而言更容易體會深意。他佩服莫言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用人死之后輪回為動物的眼睛,講述中國1950年到2000年半個世紀的歷史。
以色列翻譯家科比·李雅各在妻子的推薦下翻譯了《蛙》,他認為這部作品的目標就是讓讀者感受到中國現代社會的困難。莫言認同科比的判斷,他說:“除了困難沒有任何兩個字可以更好地表現中國當時之所以選擇獨生子女政策那樣的一種境地。”伊里亞茲·斯巴修也認為,在書中莫言非常巧妙地避免掉直接表態,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計劃生育政策在彼時彼地被執行的道理所在。
把譯過自己作品的翻譯家都請到高密老家
如今,關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論壇有許許多多,有一些涉及到中國作家的寫作方式問題。基于國外讀者接受能力的問題,關于中國作家是不是要向國外文學靠攏一直存在討論。莫言認為,寫作是長期積累,不知道哪一天就有用了,所有閱讀過的外國文學、看過的外國電影,甚至去過的外國地方,最終都會變成創作的元素,而這些都是易于國外讀者接受的。
此外,莫言還說:“對一個國家文學作品的閱讀確實是跟閱讀這個國家的歷史、政治、其它讀物不一樣的。”他引用以色列作家奧茲的說法,閱讀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就仿佛去一個人家作客一樣,可以看到他的客廳、他的廚房,可以感受到這個家庭獨特的擺設,甚至聞到一個家庭跟另外一個家庭不同的味道,閱讀歷史書籍可以對一個國家的歷史有一個了解,讀文學作品可以深入到這個國家的家庭里感受濃厚的生活氛圍。
因此,莫言說自己有一個夢想,將來把翻譯過他作品的翻譯家都請到山東高密的老家,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里的生活氛圍。
2017年1月始,浙江文藝出版社分輯推出簡體中文版“莫言作品全編”定稿版。與此同時,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及其下屬浙江文藝出版社確定了以莫言、麥家為代表的中國當代作家全球推廣工程及《甄嬛傳》《羋月傳》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全球推廣工程等重大項目,目前向歐美主流國家及“一帶一路”國家版權輸出累計逾150余項,取得了階段性的影響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