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4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翻譯界》編輯部主辦,澳門大學翻譯傳譯與認知研究中心協(xié)辦的第四屆翻譯認知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者包括來自國內40多所知名院校以及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西班牙等10余個國家近90余位翻譯領域專家學者。
翻譯學近年來在國內發(fā)展較快,開設翻譯碩士學位的高校多達215所,翻譯研究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作為翻譯學的重要分支,翻譯認知研究主要關注翻譯的過程與行為本身,特別是譯員翻譯時的認知心理,采用實驗方法以分析、解釋并預測各種翻譯行為,了解譯員是通過何種認知心理過程進行翻譯的,目的在于提升翻譯質量及譯員培訓方式。該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研究內容逐步深入,并日趨理論化、體系化。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著翻譯的認知過程以及相關研究方法從理論或實證角度展開研討,所探討的翻譯形式包括筆譯、口譯、視譯、計算機輔助翻譯、譯后編輯等,研究的具體對象從譯員擴展到讀者、觀眾等,研究所采用的實驗方法涉及眼動儀、鍵盤記錄、神經影像、語料庫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邁克爾·卡爾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一個單詞在另一種語言中所對應的詞義的個數(shù)將影響該單詞的翻譯難度,所對應詞義越多,譯者翻譯時面臨選擇就越多,翻譯難度就越大。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文旭表示,在認知語言學范疇理論的框架下,翻譯實際上是一種基于范疇的轉換過程。翻譯認知研究領域在國際上通常稱為“翻譯過程研究”,鑒于國內近10年來已出版多本翻譯心理學專著,北京外國語大學孫三軍提議在國際英文文獻中將該領域改稱“翻譯心理學”,以提升研究領域學術地位。
杭州中譯翻譯有限公司客戶服務熱線:0571-88272987 | 杭州中譯翻譯有限公司服務質量監(jiān)督/投訴郵箱:1221376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