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第二屆北京十月文學月舉辦“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 ”文學對談,捷克漢學家、翻譯家李素、愛理,中國作家、批評家寧肯、梁鴻四位嘉賓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探討中國當代文學在捷克和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在談到捷克讀者喜歡的中國作品類型時,李素稱他們偏愛關于中國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
作為捷克人,李素和愛理曾在中國長期生活。李素曾翻譯過張愛玲、蘇童、劉震云、王小波、梁鴻等作家的二十多部中短篇和七部長篇小說,2016年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談到翻譯梁鴻的《中國在梁莊》時,李素稱自己在翻譯這部作品之前曾在捷克做過群調,不管遇到什么人都會問對方“對哪種中國作品感興趣”?!按蟛糠秩硕几艺f,特別希望知道普通中國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我讀到《中國在梁莊》,就覺得正好是很多捷克讀者想讀到的一個主題?!绷壶櫡Q《中國在梁莊》的日文最近剛剛譯完,其中關于中國親戚關系的稱謂讓日語翻譯大為撓頭,“書里面有一個叫五奶奶的,日本的翻譯家說日本的親屬關系沒有什么三奶奶、二奶奶,就是一個奶奶。”李素稱這部作品翻譯成捷克語時也有這個問題,“但我會找到自己的辦法解決。有一個敘述人、梁莊小學的興哥,在捷克語里如果叫哥,意思就是兩個人都是同一個教會里的人,所以不能用這個稱呼。我要保持一家人的感覺,就直接譯成堂哥,稍微遠一點的親戚就可以?!?/p>
李素表示作為翻譯者自己很少接到普通讀者的反饋,相對更了解捷克的知識分子的想法,這個人群非常喜歡王小波的一些作品,對王小波的欣賞甚至超越像莫言等這樣的大作者,原因是王小波的幽默很接近捷克文學所喜歡的那種幽默。在被問及如果王小波的雜文翻譯成捷克語是否會被當地讀者接受這個問題時,李素稱捷克的散文或者雜文與中國的概念不太一樣。“比如一些作家或者知識分子會寫相當于雜文,或者很短的評論,對日常生活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寫一些感想,這個算新聞的一個種類,不會作為集子或者書去出版。但其實好多中國的散文和雜文是非常有趣的,有小說的故事性,我認為不是讀者不能接受,而一般是出版社不敢?!?/p>
杭州中譯翻譯有限公司客戶服務熱線:0571-88272987 | 杭州中譯翻譯有限公司服務質量監督/投訴郵箱:122137685@qq.com